常有人规劝要快乐地活着。“愉快也是一天,烦恼也是一天,何不丢弃烦恼,保持快乐?”
是啊,心情愉快,生活得轻松,健康和长寿,何乐而不为?可是,能够做到天天保持快乐容易吗?夫妻拌嘴,孩子忤逆,邻里纠纷,同事矛盾,路人摩擦,随时惹身,随便发生一件,都会让你愤懑良久而不得宁静。
要想避免上述种种负面影响,我的感悟就是自己首先学会礼让。
就拿一件事来说吧。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大概都有这种经历,每天到菜市场采购,久之就会对菜市场里的小商小贩了如指掌,某个摊位一贯缺斤短两,某个摊位一贯态度生冷,某个摊位一贯锱铢计较。因为买卖之间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,冲突则在所难免。轻者争执吵架,重者脏骂动手。顷刻之怒,会让你整天茶饭不香,甚至于三天后再见面还余怒未消。我也有过这亲身体验,遇到缺德小贩,使出各种卑劣伎俩让你为他白掏腰包,而且还不欠你人情,而且还很可能从心里嘲笑你城里人“傻”。
可气,实在可气!
看看,气不知不觉就来了,快乐被驱逐得无影无踪,进而满腹都是对中国人道德缺失的怨怒,都是对中国人素质差的恼恨,都是对“奸商”为富不仁行为的谴责,都是对政府职能管理部门不作为的痛恨……这一串的不良连锁反应,会把你的快乐消灭得干干净净。哈哈哈……
数年前的初冬,有一次买大白菜,卖菜人也是久混菜市场的老手,很多人都说他从不够称。因为看到他的菜质优,所以才决定买他的。他称完给出价钱:“15块6。”我当时不知为何大方了一次,掏出16元递给他说“零钱别找了。”
他说:“不,给我15块就行了。我就愿意和你这样的人打交道。”
当时我心里热乎乎的,回道:“别,你们做生意也不容易,我不能占你便宜。”
“不,我说不要就不要,15块就行了。”
一次偶然的礼让,让我学到了很珍贵的东西。
从此,我也对小商小贩有了新的认知:这些人跑到城里做生意,风里来雨里去,夏熬酷暑,冬浸寒风,很不容易,他们也要养家糊口,也要发家致富,让他们沾些小便宜权且是做慈善吧。从此,在菜市场我就再不和他们计较。熟悉了,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味地贪图小便宜。比如你不让他找零了,他(她)会给你添上几颗菜,或者言称“占你便宜了,下次再补上吧。”不管下次真补假补,话到了,礼到了,相安无事,欣然地告别。有的还送上一句温馨:“慢点儿。”
一次到超市采购,因为是周末,结账口排着长队。我和一个老弟几乎同时到达一个结账口,我仅仅稍稍快些,就排在他前头了。寂寞地站了一会儿,不觉回头看了他一眼,发现他双手抱着采购的东西,有些重。随便问了一句,“怎么没有用购物车?”
“本来就想闲逛逛,没想买这么多东西。”
“来,你到我前头,你先结账。”
他脸露笑容:“不用,不差这一步。”
他后面的一个推着购物车的人马上接过话:“来,放到车上吧。大沉的,别抱着了。”
他把东西放到后面人的购物车上,于是,我们三个漫无目的地聊起来,排队等候所产生的那多多少少的焦躁被融洽的相遇抵消掉了。
快乐,就在礼让的瞬间诞生。
先他人进室,打开门帘,一定传递到身后之人。快递员按响楼道门铃,我多是快步下楼去取,那些小伙子每天送百多件快件,楼上楼下地不知要跑多少层。分担了他们的辛苦,也锻炼了自己。一个快递员感叹道:“如果都像你这样,我们好干多了。”
是啊,多些举手之劳,让他人好干些,社会运转的是不是更健康啊?
礼让,感动着他人,也感动着自己;礼让,传递着热诚,温暖着周围,也温暖着自己。
活在世上,最难的就是和人打交道。每个人都有个性,每个人都有私利,每个人都有心机,在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条件下,相处的最佳方式应该就是礼让。
自觉的礼让,是建立在对对方认知的基础上,是建立在对他人理解的基础上,是建立在保持善意的基础上。把礼让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,也就学会了一种修养。
评论